“东齐鲁、西华西、南湘雅、北协和”的响亮名字怎么来的?

在全国抗“疫”的关键时刻,各地医疗队纷纷临危受命逆行进入武汉和湖北协助,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四大天王”的会师联手作战,那就是中国医学界公认最高水平的四个医学院校“东齐鲁、西华西、南湘雅、北协和”。除了为他们的专业水准和勇敢行为赞扬和欢呼,也要了解一下他们为什么今天这么牛的历史起源,四所医学院都是中国医学界黄金老牌,从创立到发展,当时就已经是中国最先进的顶尖医学院,历经百年,一路风尘,虽经波折,风采依旧。

“南湘雅”

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自然是湖南,而很多人不知道,“雅”则是来自英文的“Yale(耶鲁),因为医院的前身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关联的“雅礼会”和美国医师胡美博士 (Edward Hicks Hume) 最早于1905-1906年在长沙创立的“雅礼医院”,后在1914年与当地“育群协会”合作成立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耶鲁毕业的医学博士颜福庆担任校长 (后任现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首届院长),学校教学完全采用美国医学教育制度,胡美是教务长,同时担任湘雅医院院长,中国医学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张孝骞、汤飞凡都是出自“湘雅”。




“北协和”

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赞助,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范本创建。前身是英美几个教会1906年合作创办的“协和医学堂”,英文是大家齐心合伙干的Union,中文译为安静雅致的“协和”。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收购了协和医学堂,随后投资成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叫做北京协和医院,美国医学教育家富兰克林·麦克莱恩 (Franklin C. McLean) 担任首届院长。因基金会慷慨投入的人才物力,协和医学院当时的资金和设施已均属世界一流,历经百年风云,协和医学院现在已成为中国医学界无可争议的最强领军人。
前面“湘雅”的张孝骞、汤飞凡也都在“协和”学习过,算是两边双重校友,还有一个中国人更为熟知的林巧稚医生则是完整八年苦读协和,获得医学博士,并留在协和医院工作。




“东齐鲁”

位于济南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历史更悠久,并入山东大学之前是独立的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医学院等校名,最早起源可以追朔到十九世纪末美英等国教会在山东成立的医院和医校,进入二十世纪初期有了“华美医院”、“共合医道学堂”等机构名称。我们即使就从1917年从原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改名为齐鲁大学开始算起,所属医校成为齐鲁大学医科,现在的齐鲁医学院也是百年老店了。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校友聂会东医师 (James Boyd Neal) 从基督教大学起就担任医学院首任院长,1925年医科正式称为齐鲁大学医学院,并一直得到美国基金会和英美教会的财政支持。
齐鲁大学鼎盛时期有“南齐北燕”之称,“北燕”就是美国教会和司徒雷登创立的燕京大学,两所名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都不复存在。三十年代全盛时期齐鲁大学医学院实力最强,也因此有了医学界的“南湘雅,北齐鲁”一种说法,今天的医学院校区仍然是当年古色古香齐鲁大学所在地。医学院附属的齐鲁医院当年曾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仁济医院、成都华西医院并称为1949年以前的中国四大教会医院,最后忍不住多加一句,作者本人就是出生在现在重新恢复名称的齐鲁医院。



“西华西”

四川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华西的前身甚至可以追朔到美国和英国等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设立的仁济、存仁医院。美英等几个国家的教会联合于1906年开始筹办一所综合性现代大学,1910年华西协和大学 (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正式成立招生,“华西”就是指中华西部了。学校仿照牛津剑桥学校管理模式提供西式教育,首任校长是美国传教士毕启(Joseph Beech)1914年又在仁济和存仁两个教会医院基础上成立了医科,美国医师康莱特 (H.L. Canright) 出任领导。抗战期间因身处内地,华西曾经与南迁成都的燕京大学和齐鲁大学等教会大学联合办学,还成立了联合医院。上面说到了,当年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仁济医院、成都华西医院、济南齐鲁医院并称为以前的中国四大教会医院,可见当年华西医科已经声名卓著。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院系调整,学校各学院被拆解分割,仅剩下医学院,以后经历过几次改名,从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现在成为了西川大学的华西医学中心,不论经历多少曲折磨难,华西依然是中国最顶尖重点的医学院之一,尤其是口腔学科,全国第一。




其实除了由美国人参与创建的中国医学界“四大天王”医学院,很多中国著名医学院和医院都离不开外国教会和医生的影响,比如就在疫情中心前线的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德国人宝隆创立,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是英国传教士雒魏林所设,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起源于美国教会医院,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前身是美国教会创办的博济医学堂,不一一列举了。在赞扬支持现在医护人员的救死扶伤奋斗同时,也请不要忘记曾经的历史,少一些偏见误解,多一份理解感恩。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二战前线打仗时,美国总统的儿子都躲在哪里?

中美外交史上最传奇的角色“蒲安臣”

京剧登台百老汇-梅兰芳访美演出老照片